近日,廣州生態環境領域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廣州市豁免環境影響評價手續辦理的建設項目名錄(2020年版)》(下稱《名錄》)正式印發實施,共涉及30個行業、89類項目。今后,這89類項目在廣州市轄區內無需辦理環境影響評價手續,也無需辦理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手續。相比2018年印發的上一版《廣州市不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工程建設項目名錄的通知》,本次批準豁免的項目數量增加約34%,其中,社會事業和服務業16類,數量最多。
《名錄》依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行業、項目分類原則,與《廣東省豁免環境影響評價手續辦理的建設項目名錄(2020年版)》豁免清單內容相結合,更加簡潔明了,使政府服務更為方便高效。本次對環評項目進行調整,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積極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助力廣州營商環境再優化。
豁免環評項目以民生工程為主
為規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服務民生工程建設,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廣州市生態環境局曾于2018年12月21日印發實施了《廣州市不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工程建設項目名錄》,明確8大類共31項建設項目類型不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管理,以簡化環評手續。自文件印發實施以來,已減少廣州市約20%的建設項目環評咨詢量和審批量,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得到了社會的肯定。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接受環評的企業需要到相關網站填寫環境影響登記表,還要請第三方監測公司向環保相關部門出具環評監測報告。“今后,豁免環評的企業可以節省環評審批成本,竣工后也可以早日投入運營?!痹撠撠熑苏f。
近年來,廣州持續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同時,結合營商環境優化的總目標,在參照《廣東省豁免環境影響評價手續辦理的建設項目名錄(2020年版)》后,廣州市環保部門修訂完善了本次《名錄》。
最新版《名錄》豁免管理適用范圍包括食品制造業、紡織業和紡織服裝、服飾業、造紙和紙制品業、醫藥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環境治理行業、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行業、社會事業和服務業、水利行業、交通運輸、管道運輸業和倉儲業等30個行業,共89類項目。
其中,社會事業和服務業數量最多,共16類,包括學校、幼兒園、養老院、餐飲娛樂場所、公園、紀念館、展覽館等。從前,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應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均無需再辦理環評手續。此外,交通運輸、管道運輸業和倉儲業10類,城市道路、等級公路、橋梁隧道的維護、大中修等市政工程項目也無需再環評。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文件制定過程中工作人員常到全市各區走訪調研,征詢各區局意見,89類項目的《名錄》修訂是基于各區此前的環評結果梳理的?!笆…h評豁免項目也已在今年發布,我們會在省項目名錄的基礎上,結合廣州實際情況篩選項目?!痹撠撠熑吮硎?,如今,很多便民工程如商鋪、便利店等已納入城市污水管網,對于這類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項目,將優先給予豁免。
低風險廠房豁免環評助優化營商環境
本次《名錄》的修訂充分體現了廣州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在認真落實國家深化環評審批制度改革要求的基礎上,將其確定的豁免環評范圍內的項目納入《名錄》,并對未納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且環境影響輕微的工程項目類別進行分解細化,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名錄》,方便各區生態環境部門和企業申請人清楚識別,避免不同區出現不同辦事要求的情形。
《名錄》圍繞廣州市發展實際需要,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任務、“四個出新出彩”行動方案等要求,從方便群眾辦事和服務民生出發,將環境影響微小的交通樞紐、垃圾處理、醫療、養老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環境治理工程項目、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工程項目以及其他小微企業的項目納入其中予以簡化手續,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名錄》的修訂過程,充分體現了廣州對于中小企業的支持,其中,在對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對低風險的廠房、倉庫不涉及環境敏感區、不生產、儲存、使用易燃,易爆等,且總建筑面積小于2500平方米的,不納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免于辦理環評審批和備案。對此,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積極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讓中小企業切實享受改革的紅利。“如果企業擅自擴大名錄內容,對于該報環評審批的項目沒有報批,則屬于未批先建,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將通過日常巡查予以監管,對違規者按照國家相關環評法追究責任。”該負責人說。
本次《名錄》制定如此前文件一樣,以行業領域來劃分。據悉,此前廣州在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和農村污水治理方面走在全省前列,這次的《名錄》則納入了更多行業免于環評?!皣业拿浄秶容^廣,每個城市的類別或多或少體現著自身特性?!睆V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基層環境治理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小項目,如在小區開間發廊,加建小餐館等,這些便需要基層不斷根據國家的名錄進一步作出細化。據悉,《名錄》將隨著改革地不斷深入持續優化和修訂,廣州市生態環境部門也將充分結合廣州特色對《名錄》中的項目作出動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