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金融城東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獲廣州市規委會審議通過。根據規劃,該區域將打造四大功能組團,主打總部辦公及配套功能。值得關注的是,該片區計劃新建2條過江通道,加強珠江兩岸的交通聯系,并遠期預留花城大道下穿車陂路隧道,實現金融城起步區與東區的快速聯系。
金融城的總體定位,是精品珠江三個十公里“中十公里”核心區域,與琶洲、珠江新城組成黃金三角區,是東部沿江發展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規劃稱,經對珠江兩岸現狀通道梳理,獵德大橋、華南大橋、琶洲大橋、車陂隧道(在建)、東圃特大橋主要以過境交通為主,對南北向區域過境交通作用明顯。但隨著琶洲地區、金融城地區的規劃建設,需進一步研究增加珠江兩岸的微循環通道,通過增加過江隧道,加強臨江大道與閱江路之間的交通聯系。
根據規劃,東區將形成科技創新總部組團、車陂安置綜合組團、公共設施配套組團、綜合商業辦公組團四大功能組團,并結合河涌水系(車陂涌、油脂廠涌、深涌)及綠地,規劃形成3條生態廊道。片區擬設置共38處公共服務設施,8處市政基礎設施,總建筑面積為16.89萬平方米。
在道路交通規劃方面,目前有關單位正組織開展黃埔大道新線位、花城大道與黃埔大道交會處銜接、花城大道與車陂路隧道銜接、臨江大道與過江隧道銜接這4處交通節點研究工作。其中,黃埔大道線位研究將在下一步結合黃埔大道以北地區規劃進行研究后確定。
令人關注的是,該片區作為花城大道和黃埔大道兩大主干道的匯集區域,形成一個丁字路口,規劃擬沿黃埔大道設置跨線橋和輔道,沿線地塊采取單向循環的交通組織方式,以減少支路對黃埔大道的影響,保證黃埔大道快速化通行的需要。同時,遠期預留花城大道下穿車陂路隧道,實現金融城起步區和東區的快速聯系。規劃新建2條過江通道,解決珠江兩岸近江地區聯系,與閱江路、臨江大道銜接形成交通微循環,采用“多通道、小循環”形式分散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