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省工商局了解到,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我省將自2016年10月1日起全面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市場準入手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舉措,對我省鞏固商事制度改革先行優勢、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企業來說,全面推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后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辦事環節減少了、效率提升了。企業登記時,原來需要依次到相關部門申請辦理“五證”,現在只需要一次申請、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一個營業執照。工商部門及時將企業登記注冊有關信息與相關部門共享,以“數據網上行”讓“企業少跑路”。
自2012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工商總局的決策部署,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商事制度改革,持續優化了營商環境,激發了市場活力,拉動市場主體快速增長,有力服務了我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戰略部署。
我省商事制度改革進展順利,堅持“放、管、服”結合,在放權上持續加大力度,在監管上積極開拓創新,在服務上不斷優化改善,各項改革措施得到有力貫徹落實,較好地完成了各項改革試點任務,實現了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規范市場秩序等改革預期目標。
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推進工商注冊各項便利化改革
一、探索推進更多證照合一
2015年4月以來,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各片區、深圳等地先行開展“一照三號”“一照一碼”改革試點基礎上,從2015年9月1日起,我省在全國先行全面推開企業“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同時,省工商局支持符合條件的地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探索更多證照的合一,進一步降低企業辦事成本,增創廣東營商環境新優勢。其中,深圳市、珠海市、江門市分別于2015年7月1日、8月31日、9月1日起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各片區亦已實現更多證照合一。江門市于2016年8月15日起實施“九證合一”改革。
此外,經國務院同意,按照工商總局等四部委的部署,全國將于今年12月1日起實施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兩證整合”登記制度改革,廣東擬提前一個月于11月1日率先實施。
二、積極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
作為牽頭單位之一(省工商局、編辦、自貿辦牽頭),省工商局在前期赴上海等地開展調研的基礎上,貫徹“放活、管好、服務優”的總體要求,研究起草了《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梳理了《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商事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目錄》、《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商事登記后置審批事項分類改革目錄》。8月10日,橫琴新區片區正式啟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目前,省工商局正與省自貿辦聯合向省府辦呈報《關于提請印發〈廣東省推開“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指導意見〉的請示》,擬于11月在橫琴召開“證照分離”改革現場會暨培訓會,12月在全省推開“證照分離”改革。
三、推進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改革
積極推動電子營業執照建設,全力拓展以電子營業執照為支撐的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目前,已在省工商局直屬局和廣州、深圳、汕頭、韶關、梅州、惠州、東莞、中山、江門、湛江、肇慶、清遠、揭陽、佛山順德、珠海橫琴新區等地開展電子營業執照試點。
截至2016年8月31日,試點地區共發放私鑰版電子營業執照9448張,生成公示版電子營業執照約804390份(不含深圳)。
四、推進其他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改革
在結合去產能、出清“僵尸企業”方面,工商部門支持深圳、東莞、江門、橫琴等地推進企業簡易注銷改革試點,探索簡化和完善企業、個體工商戶注銷流程,構建便捷有序的市場退出機制。同時,開展“同城通辦”改革試點,方便申請人不受市場主體住所以及名稱中行政區劃的限制,在本行政區域范圍內自主選擇服務大廳辦理工商登記注冊各項業務,目前,廣州、深圳、佛山、江門等地已推開此項便民改革。
同時推進企業名稱登記制度改革,放寬市場主體及企業分支機構名稱登記限制,探索實行名稱自主申報,完善名稱爭議。
五、加強法制建設
鞏固改革成果
我省舉全工商系統之力,牽頭起草《廣東省商事登記條例》,已經省人大通過,于2016年3月1日起實施,為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制保障。工商總局在廣東先行試點的簡化登記程序、名稱自主申報、放寬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簡化住所登記手續、完善“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住所登記、推行全程電子化登記與電子營業執照等改革成果均通過《條例》固化下來。
創新監管方式??創新市場監管制度探索事中事后監管新模式
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全省工商部門主動適應“先照后證”改革后“寬進嚴管”的需要,創新市場監管制度,完善市場監管機制,探索事中事后監管新模式,推動建設新形勢下新型市場監管體系。
通過建設上線“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廣東)”,收錄全省830多萬市場主體的工商登記管理信息并進行公示,系統累計瀏覽次數達4.39億次,使社會公眾實時了解企業經營活動情況,有效化解交易過程中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交易風險。
在剛結束的2015年度年報中,全省有534.06萬戶市場主體報送公示了年度報告,公示市場主體數量居于全國首位。企業年報率為84.40%,在大幅放寬了市場準入條件的情況下,保持了與改革前企業年檢率基本持平,大部分企業能自覺履行法定義務,自主年報意識已初步養成。另有76.46萬戶(次)企業主動公示了注冊資本認繳、實繳變動、行政許可變動和知識產權出質等即時信息。
改監管巡查制度為隨機抽查制度。省工商局積極落實“雙隨機”抽查監管制度,建立了市場主體名錄庫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公布了抽查監管清單,有效保證了監管檢查的公平公正,避免監管執法的隨意性。
2015年全省工商部門開展5次企業公示信息抽查,隨機抽查市場主體21.20萬戶次,抽查發現3.77萬戶市場主體違法行為。
大力推行信用監管,探索推進聯合懲戒機制。對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被吊銷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以及法院通報的失信被執行人(即“老賴”),納入企業登記“黑名單”,在辦理企業登記中實施限制措施。截至2016年8月,全省有60.91萬戶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限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失信主體申請辦理工商業務4741人次,有效發揮了信用懲戒機制的作用。主動開展跨部門企業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工作聯絡磋商,現已與省氣象局、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簽署了相關協議,與省發改委、氣象局、人行廣州分行、稅務等達成初步共識,推進部門間企業信息共享和信用聯合懲戒工作,形成“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
構建監管體系??市場監管體系建設亮點頻出按照省委、省政府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的工作部署,省工商局切實履行職責,牽頭制定《廣東省建設市場監管體系工作方案》,加強指導,統籌推進。
首開市場監管地方立法先河
此前,省工商局牽頭組織起草了《廣東省市場監管條例》,今年7月28日經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并頒布,將于10月1日起實施?!稐l例》是全國首部也是唯一一部市場監管領域的綜合性法規,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市場監管工作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充分吸收鞏固了我省在深化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以及開展“兩建”工作的重要成果,重點解決市場監管中原則性、規律性、共性問題,重點規范政府及市場監管部門如何適當、合理履行監管職責,是規范市場監管行為的組織法?!稐l例》在全國首開市場監管地方立法先河,對于創新市場監管體制機制、解決部門職能交叉、強化商改后續監管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
編制《廣東省市場監管現代化“十三五”規劃》
牽頭編制《廣東省市場監管現代化“十三五”規劃》,這是全國首個列入?。▍^)一級五年重點專項規劃的市場監管工作規劃,提出了“十三五”時期廣東市場監管現代化的總體思路、遵循的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工作目標和改革舉措,是謀劃和引領未來五年廣東市場監管改革的行動綱領。
搭建12345平臺暢通投訴舉報渠道
我省在全國率先以12345熱線為載體,整合政府各職能部門投訴舉報資源,建立集消費維權、經濟違法行為舉報和行政效能投訴為一體的投訴舉報平臺,實現統一接聽、按責轉辦、限時辦結、統一督辦、統一考核。截至2014年12月,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已全部上線運行12345投訴舉報平臺。
《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全面吸收了廣東的經驗做法,并向全國推廣。目前,全省整合投訴舉報功能的政府職能部門2070個、整合線路1280條,配備接聽坐席2872個,年均接聽量達3500多萬個。幾年的建設實踐表明,12345投訴舉報平臺對于解決群眾合理訴求、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完善社會監督、提高行政效能、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市場秩序的好轉,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日益成為政府服務、聯系群眾的重要平臺。
在此基礎上,我省還建設了廣東12345投訴舉報數據分析研判中心,實現對全省12345投訴舉報大數據的分析研判利用。制定《廣東省12345投訴舉報平臺數據標準規范》,實現了各市12345投訴舉報平臺與省數據分析研判中心的數據對接。
成效??五項指標均居全國首位
一、市場活力明顯增強,社會投資創業熱情持續高漲。
截至今年8月份,全省實有市場主體總量854萬戶,占全國總量(8,258萬戶)的十分之一。其中,內資(非私營,下同)企業21萬戶,私營企業294萬戶,外商投資企業12萬戶,個體工商戶523萬戶。這五項指標均居全國首位。
今年1-8月,我省新登記市場主體106萬戶,注冊資本(金)4.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和71%,注冊資本(金)增速大幅領先戶數增速,反映了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有效激活了投資熱情,體現了近年來社會的投資意愿、投資實力逐步增強。
二、市場主體結構不斷優化,區域聚集發展特征明顯。
從三次產業結構來看,新登記各類企業的分布為第一產業1.35%、第二產業12.14%和第三產業86.51%.從區域分布來看,新登記企業主要聚集于珠三角地區,珠三角新登記企業占全省新登記企業總量的81.19%.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全省新增從事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同比增長將近八成。
截至8月底,全省實有各類企業327萬戶,與商改前2011年末的138萬戶相比,增長了137%.商改四年多以來,全省每千人(按常住人口計算)擁有企業數不斷增長,今年8月底達到30戶。我省該項指標目前已達到中等發達經濟體最高水平,今后將跨越中等發達經濟體水平,向發達經濟體不斷靠近。
三、支撐就業作用明顯,民營經濟成為市場主體發展的重要一極。
改革進一步促進了就業,激發了廣大民眾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商改四年多以來,我省實有市場主體從488萬戶發展到854萬戶,凈增加366萬戶。其中,私營企業凈增加183萬戶,個體工商戶凈增加175萬戶。工商總局與國家統計局關于新設立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戶的跟蹤調查數據顯示,每個企業平均吸納就業7.4人,每個個體工商戶用工2.9人。按此匡算,四年多來,我省新創造就業崗位1862萬個。由此可見,改革推動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效對沖了經濟下行的壓力。
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發展民營經濟、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等部署,全省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放寬準入門檻、推進工商注冊便利化,支持引導“個轉企”,“三來一補”企業轉型登記,服務民營企業兼并重組登記,發揮工商部門辦理股權出質登記、商標專用權質押登記、股權出資登記的作用,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取得良好成效。
“一照一碼”情況
截至2016年8月31日,我省共向176.31萬戶企業發出“一照一碼”營業執照,其中,新設企業營業執照74.27萬份,變更、換照的102.04萬份。省工商局累計向質監部門、稅務部門交換全省企業登記信息及涉稅信息703.83萬條。
市場主體發展情況
1. 市場主體新登記量和存量呈現出持續高位平穩增長的態勢。
2012年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82萬戶,2013年110萬戶,2014年130萬戶,2015年138萬戶,2016年8月底106萬戶,預計2016全年將超過140萬戶。商改四年多以來,我省新登記市場主體累計達到566萬戶,年均新登記戶數超過100萬戶。
商改前的2011年年底,全省存量市場主體為488萬戶。2012年至2016年1-8月的各期末實有市場主體戶數分別為516萬戶、582萬戶、674萬戶、779萬戶、854萬戶。商改四年多以來,我省實有市場主體存量增長率分別為6%、13%、16%、16%、9.6%(2016年1-8月),自2013年起每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率。
2. 市場主體總量等五項指標排名全國第一。
截至今年8月份,全省實有市場主體總量854萬戶,占全國總量(8,258萬戶)的十分之一。其中,內資(非私營,下同)企業21萬戶,私營企業294萬戶,外商投資企業12萬戶,個體工商戶523萬戶。這五項指標均居全國首位。
3. 民營經濟成為市場主體發展的重要一極。
2013年我省私營企業數量反超江蘇省,躍居全國第一,2013年年底突破150萬,2015年年初突破200萬,目前達到282萬戶。商改四年多以來,全省新登記私營企業210萬戶,占全省新登記企業的95%.新登記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共計541萬戶,占新登記市場主體總量的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