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動交流 > 督查專欄 > 督查行動

創新聯合河湖長制工作 江門積極探索水庫建管新路徑

時間 : 2022-02-16 10:07:46 來源 : 南方+客戶端
【打印】 【字體:

  據江門市水利局消息,近年來,江門市堅決貫徹落實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扛起主體責任,聚焦水庫“體檢、除險、管養”三環節,實現水庫“安全鑒定率、除險加固率、創建樣板縣”等工作爭先進位,尤其是創新聯合河湖長制工作,水庫運行管護工作走出江門新路徑。新會區、蓬江區分別創成全國第一批、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

  為確保水庫安全運行,江門市壓緊壓實相關部門主體責任,堅持早部署、早排查、早整改,以問題清單為抓手,充分保障補助資金,全力夯實水庫建管基礎。2019年安排1485萬元市級補助資金,率先全面啟動到達期限水庫安全鑒定工作,提早一年完成全市466宗省定存量“體檢”任務;同步落實“當年到期當年檢”,2021年完成14宗水庫鑒定任務,做到動態清零。及時結合汛前大檢查開展水庫摸底排查工作,新鑒定江門市109座水庫為“三類壩”,并全力開展除險加固工作。通過加強項目儲備,優先落實地方配套資金,創新統一打包、整體推進模式等方式,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資金超額落實,共爭取中央、省、地方補助資金、地方債超8億元,推動全市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成37宗,正在開工12宗,余下60宗將于2023年完成,將提前一年完成省定任務目標。

  在全面完成小型水庫安全運行管理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江門市新會區、蓬江區分別成功創建全國第一、二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其中,蓬江區借力河湖長制,推行“管養分離”模式,成立相關工作領導小組,推動全部小型水庫收歸縣級管理。積極以河湖長制工作為抓手深化全區水庫“清四亂”“五清”工作,大力開展“大戰60天 沖刺Ⅳ類水”攻堅行動,制定《蓬江區河庫水質提升工作方案》,積極指導各水庫開展庫區整治、養殖清退、生態林改造等工作,著力提升水庫水質。同時,將小型水庫管護和安全工作納入市區兩級河湖長制管理體系及負面清單中,列入年度工作考核,推動全區一盤棋齊心攻堅。一年以來,全區15座小型水庫全部完成確權發證,劃定管理范圍并埋設界樁,水庫壩容壩貌及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水庫生態支撐能力顯著提升,共清退養殖水庫10座,清拆違章建筑約3900平方米,改造第一重山生態林773畝,防止了大面積水土流失,全區小型水庫水質基本達標。

  江門市不斷創新管理模式,探索實踐專業化管護。試行政府購買服務管護模式,蓬江區、恩平市、鶴山宅梧等地將小型水庫打包委托專業公司管護,利用第三方管理機構“管理機制優、專業水平高、維修養護勤”優勢,由專業管護人員承擔水庫大壩巡視檢查、觀測和記錄、日常養護和環境保潔、值班值守、檔案管理等日常管護工作,既提升了專業管護水平,又切實解放人員管理不足難題,有效提升了水庫管理效能。探索“以大帶小”管護模式,新會區、臺山市、開平市創新“以大帶小”方式,由大中型水庫管理單位一并管理鄰近的小型水庫,解決人員、經費、管理能力不足難題。如新會東方紅水庫(中型)與古兜水電站的10宗小型水庫組成梯級式水庫群,利用中型水庫技術力量支持、指導及檢查其它10宗小型水庫運行管理,大大提升管理水平,妥善統籌人力資源。

  在縣級統管的基礎上,蓬江區先行先試,結合鄉村振興工作思路,不斷發揮水庫生態價值,推動水庫人文景觀提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立足部分城市周邊水庫灌溉、供水功能減弱的現狀,蓬江區結合水庫現有特點,充分發揮水庫生態功能,整合城建、自然資源等部門的資金和養護力量,規劃將大沙河、大西坑、蘭石、公坑等水庫打造成環境優美的休閑風景區,成為人民群眾休閑娛樂的網紅打卡點,積極以綠水青山帶動金山銀山,進一步吸引市政部門建設資金,“反哺”水庫管理,形成良性循環。目前,蘭石水庫已從封閉走向開放,市區兩級政府共同出資籌建蘭石公園,親水棧道、觀景平臺、環湖路、停車場等基礎設施齊全,每天吸引上千市民前來鍛煉身體。接下來擬將鄉野環繞、地勢平緩的公坑水庫建成垂釣基地,靠近江門大道的鯉魚山水庫改造成露營基地,靠近市區的六聯水庫改造成郊野公園,汲取江門碧道建設經驗,將水庫資源活化成人民共建共享的美好空間。

  江門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江門將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提升水庫除險加固項目效能,深化專業化管護模式,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堅決打贏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攻堅戰,讓每一座水庫都煥發生機活力,全力保障僑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