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動交流 > 督查專欄 > 督查行動

生態深圳:綠色“清明上河圖”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時間 : 2021-04-20 09:51:21 來源 : 深圳特區報
【打印】 【字體:

  鵬城四月,天藍水清,樹綠花紅。漫步街頭,清新的空氣,宜人的環境,不禁讓人心曠神怡,幸福感油然而生。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深圳市第六次黨代會以來,深圳秉承生態優先理念,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深圳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地更綠了,花更艷了……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綠色福利”,增強了市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圳河是深圳境內最大的河流,多年前,由于污染嚴重,河水黑臭,沿岸小區居民都不敢開窗戶,苦不堪言。經過整治,如今河水清澈,空氣清新,藍天白云在水中倒映,風光如畫,美不勝收。

  “我在深圳河上工作16年了,親眼看到了深圳河的變化。”說起深圳河的變化,常年在這里為水利部門采集水樣的船工黎帶勝最有發言權。他說,以前他吃住都是在船上的,后來河水污染越來越嚴重,臭味熏天,實在忍受不了,每天采完水樣,不得不到岸上去解決吃住問題?!艾F在河水變清了,也不黑不臭了,魚和鳥也越來越多了,我又搬回到船上吃住啦?!?/p>

  從曾經的全省污染最嚴重的河流到深圳水環境顯著改善的典型,茅洲河水質的提升、環境的改善,受益最大的是兩岸百姓?!耙郧昂铀趾谟殖簦涍^這里要繞道走?!弊≡趯毎惭嗔_茅洲河邊的市民羅公明說,現在茅洲河面貌一新,這里成了附近居民休閑的好去處。

  近幾年來,深圳藍天白云成為常態,成為市民朋友圈爭相轉發的熱門話題??諝赓|量改善,市民有目共睹,感受深切。

  家住景田的齊玉梅女士兩年前退休從北京搬家到深圳常住。因女兒在深圳工作,此前多次來過深圳,但并沒有打算在這里常住。“退休前的一個寒假我來深圳住了一個月,親身感受到空氣質量越來越好,已經跟歐美一些國家不相上下。天天能看到藍天白云,別提有多養眼、多開心了。”齊玉梅說,特別是小區周邊建了多個社區公園,健身休閑很便利,環境越來越好,特別適合居住,于是她打定主意決定搬家。“在這么好的環境享受晚年生活,感到很舒心,很幸福?!?/p>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的要求會越來越高。

  生態環境改善沒有終點,深圳生態環境建設瞄準更高的目標。新年伊始,深圳市委就審議通過了《深圳率先打造美麗中國典范規劃綱要》和第一個五年行動計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深圳生態環境質量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35年,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全球生態環境標桿城市。

  美麗深圳,未來更美麗!

  央媒宣介深圳生態環境建設成效

  深圳市六次黨代會以來,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建設美麗深圳”,將“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先行示范”作為城市發展戰略路徑,確立“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發展目標,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深圳生態環境建設成效,引起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多家央媒關注報道。

  2020年12月23日,在央視《新聞聯播》播出的《我們的2020·幸福就在碧水藍天間》中,茅洲河深圳段的治理成效被該欄目大篇幅報道,治水成效再獲央視點贊。

  擦亮藍天、保衛碧水,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重要的民生福祉。該報道由在寶安區茅洲河畔經營餐館的朱德彬的切身感受,引出治理前的茅洲河黑、臟、臭的狀況。而經過多年不懈治理,茅洲河從“墨水河”蝶變成“碧水河”。特別是寶安區開展“排水進小區、進企業”工作,嚴格管理末端的排污點,朱德彬的餐館也完成了隔油池改造,拿到了排水許可證,生意做得更加紅火。同時,良好的水質,吸引了一直在外地訓練的深圳皮劃艇隊也搬回了深圳,從此有了家門口的訓練基地。

  今年2月13日,人民日報“綠色焦點”欄目關注深圳大鵬灣海洋保護。報道指出,保衛山海寶庫,不僅要政府主抓,也需要社會“共管”。近年來,大鵬新區積極構建“政府推動、社會參與”的大平臺,打造11家海灣生態環境保護組織,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愛生態、關愛海洋的良好體系。

  2020年4月16日,新華網刊登長篇通訊《為有源頭清水來——深圳“馴水記”》,關注深圳治水成效。報道說,通過4年努力,深圳已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被國務院評為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的5個城市之一,并成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從污水橫流到水清岸綠,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到全流域治理,深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新征程上探路“先行”,走出一條超大型城市水污染防治的綠色發展之路。

  2020年8月24日,新華網刊發報道《生態蝶變帶來了什么?——綠色發展的深圳實踐》。報道說,近年來,深圳不斷落實環境治理工程,推動清潔能源結構優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構建綠色經濟體系。如今,深圳已建成各類公園超1000個,全市森林覆蓋率超40%;率先實現公交車100%純電動化,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居全球城市前列……2019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6萬億元,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700家。深圳供電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達到68.8%,萬元GDP電耗由2010年的635.8度降至約339度。

  三步走建設美麗中國典范

  2021年2月,深圳市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深圳率先打造美麗中國典范規劃綱要(2020-2035年)及行動方案(2020-2025年)》,提出三步走建設美麗中國典范。

  據悉,《綱要》共分為四大部分十七節,在發展目標上,提出了美麗中國典范建設“三個臺階”的目標愿景:

  到2025年

  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天藍水秀、現代宜居”成為美麗深圳生動寫照,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增強,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不高于20微克/立方米,景觀、游憩等親水需求得到滿足,以碳排放達峰為核心做好工作安排,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建立完善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到2035年

  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綠色繁榮、城美人和”的美麗深圳全面建成,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PM2.5年均濃度不高于15微克/立方米,生態美麗河湖處處可見,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更加完善,實現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

  到本世紀中葉

  力爭實現碳中和,城市生態環境治理范式全球領先,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生態環境標桿城市。

  在實施路徑上,未來深圳美麗中國典范建設將重點布局高水平建設都市生態、高標準改善環境質量、高要求防控環境風險、高質量推進綠色發展、高品質打造人居環境、高效能推動政策創新和高站位參與全球治理“七大領域”,實施“六個標桿+一個窗口”的重點任務:

  1打造優美生態城市標桿

  2打造清新環境城市標桿

  3打造健康安全城市標桿

  4打造綠色低碳城市標桿

  5打造宜居生活城市標桿

  6打造改革創新城市標桿

  7打造全球交流合作窗口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