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網站12月8日公布了《廣州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下稱《方案》),其中提出,到2025年,配合國家和廣東省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體系和地下水環境監測體系;農村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得到有效監控,地下水污染加劇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全市地下水環境質量達到“十四五”考核要求目標。
《方案》提出,完善地下水環境監測網。2020年底前,配合省工作部署整合地下水型飲用水源取水井、建設項目環評要求設置的地下水污染源跟蹤監測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監測井、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監測井、化學品生產企業以及工業集聚區、危險廢物處置場、垃圾填埋場等污染源地下水水質監測井等,加強現有地下水環境監測井的運行維護和管理,完善地下水監測數據報送制度。2025年底前,配合國家和省統一要求完成地下水環境監測網建設任務,加強地下水環境監測。
重視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加快城鎮污水管網更新改造,完善管網收集系統,減少管網滲漏。降低農業面源污染對地下水水質影響,重點推進土地集中連片區域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開展種植業結構調整與布局優化,在地下水高污染風險區引導優先種植需肥量低、環境效益突出的農作物,避免在土壤滲透性強、地下水位高、地下水露頭區進行再生水灌溉。加快推進珠江廣州河段、白坭河、流溪河、增江、陳村水道、市橋水道、沙灣水道、東江北干流等水環境綜合整治,減少河網區污染河段側滲和垂直補給污染地下水。
《方案》同時要求公布地下水污染場地清單。按照省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按照國家地下水污染場地清單公布辦法和要求,適時公布環境風險大、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地下水污染場地清單。根據地下水污染場地實際情況,有條件的可選擇開展修復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