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廣東省深入實施“五清”“清四亂”“讓廣東河湖更美”專項行動,高質量規劃建設萬里碧道,推動河長制湖長制從“有名”轉向“有實”,全省河湖面貌明顯改觀。廣東省作為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推進力度大、河湖管理保護成效明顯的5個省份之一,受到國務院激勵表彰。
17日據廣東省河長制辦公室消息,自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以來,全省五級80430名河長及河段長累計巡河936萬人次,巡河發現并整改問題28.9萬個,有效解決了大批影響河湖健康的重點難點問題。
逾九成河湖突出問題已整治銷號
廣東堅持專項整治,集中解決河湖突出問題。2018年9月簽發的第1號省總河長令,部署在全省開展“五清”專項行動,與水利部部署的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同頻共振。
據省河長辦透露,在“清四亂”方面,共排查出各類河湖“四亂”問題14720宗,其中規模以上河湖的“四亂”問題7512宗。截至11月底,規模以上河湖“四亂”問題已整治7487宗,銷號率99.7%;規模以下河湖“四亂”問題已整治7784宗,銷號率92.6%。全省共拆除非法侵占河湖建筑物6315棟、建筑面積527萬平方米,清理出非法占河面積1374萬平方米,河湖行洪變得更加通暢,生態空間得到有效釋放。
在“五清”方面,一年兩次的全省集中清漂已經形成定制,共清理水面漂浮物651萬噸、河長5.22萬公里、水域面積7600平方公里,基本實現主要江河湖庫無成片垃圾漂浮物的目標;共排查出飲用水源、自然保護區范圍內非法入河排污口482個,已清理整治446個,銷號率92.5%;需清淤疏浚的493條城市黑臭水體,已完成清淤460條、河長1065公里,完成率93.3%。老百姓普遍反映,身邊的水面清凈了,堤岸整潔了,河湖美麗了。
建萬里碧道 打造靚麗生態名片
建設萬里碧道是廣東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廣東貫徹落實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創新舉措,也是廣東省實現城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措施。自2018年6月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提出以來,全省上下迅速掀起了萬里碧道規劃建設熱潮。今年10月25日召開的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對萬里碧道規劃建設工作作出進一步部署,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高質量推進萬里碧道建設,將其打造成為廣東靚麗的生態名片。
目前,全省萬里碧道建設總體規劃基本編制完成,政策配套等工作有序推進,萬里碧道試點建設全面鋪開,水碧岸美的生態效益和水岸聯動發展的經濟效益開始顯現,東莞華陽湖、深圳大沙河、佛山東平水道等碧道試點項目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好樣板。
2019年,廣東省河長制工作還注重制度創新,著力抓好部門協調聯動、河道日常保潔、河長制工作述職、考核問責等長效機制。在社會參與方面,全省共組建護河志愿隊伍1505支,建立護河志愿陣地135個,開展巡河護河志愿活動4196場。其中,在廣東志愿者網“i志愿”平臺注冊的護河志愿者人數達10.5萬人,累計服務時數43萬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