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部門動態

第六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發布 561家粵企入選居全國前列

時間 : 2024-09-19 09:06:47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發展先進制造業,不僅要有“參天大樹”,更要培育“生態雨林”。近日,工信部發布第六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廣東共有561家企業入圍,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此前,廣東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28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7339家,均居全國前列。

  深圳“小巨人”或超千家

  “專精特新”企業是指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中小企業。截至2024年6月底,我國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4萬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僅為1.2萬家。

  第六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的出爐,意味著全國又有3012家“小巨人”誕生。從數量來看,第六批公示的“小巨人”企業相較于第五批的3671家,下降了21.87%,連續兩年減少。

  總體上看,認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逐年減少與評選標準提高有關。隨著政策不斷完善,專精特新企業的申報要求愈加嚴格,比如加大了對申報企業財務、技術創新的審核力度,并加強了對材料造假的懲罰力度,同時壓實地方責任,增加了實地抽檢等。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復審通過率連年提高。據統計,通過復審的第一至第三批“小巨人”數量分別為142家、1079家、2430家。而根據公示名單計算,第三批“小巨人”復審通過率約為83%,創歷史新高,超越了前年和去年的57%和62%。

  在中制智庫理事長新望看來,這一方面是因為“小巨人”企業充分利用政策扶持、資金扶持、上市輔導等政策,實現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則是“小巨人”評價體系從多個維度為企業提供了發展遵循,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培育和管理工作。

  從地域分布看,經濟大省“小巨人”企業數量遙遙領先。此次公示的第六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江蘇、廣東和浙江數量較多,分別有711家、561家和400家,3個省份“小巨人”企業數量占比超過一半。

  《廣東省推動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7年,累計培育超20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而截至2023年底,廣東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28家,加上此次入選的企業,廣東或將提前完成計劃目標。

  在此次公示的名單中,5個計劃單列市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備受關注,深圳繼續以298家的數量位居第一,是寧波(66家)、青島(29家)、廈門(18家)、大連(14家)這4個城市之和的兩倍多。此前,深圳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52家,加上本次公示的入選企業,深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或將超過千家。

  此外,廣東上榜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還分布于其他15個地市,包括廣州(104家)、東莞(47家)、珠海(32家)、佛山(23家)、中山(14家)、惠州(10家)、肇慶(10家)、江門(5家)、汕頭(5家)、韶關(5家)、清遠(3家)、茂名(2家)、揭陽(1家)、梅州(1家)、湛江(1家)。

  推動形成供應鏈融通的產業生態

  近年來,廣東專精特新企業活力涌動,它們有的體量不大,有的只是龍頭企業的配套供應商,但它們聚焦主業、堅持創新,在細分賽道站上“C位”,成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關鍵環節,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中堅力量。

  根據本次公示的名單看,入選的粵企主要集中在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前沿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它們敏銳地捕捉各細分賽道內不斷涌現的新機遇,迅速在那些尚未充分開發的細分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我相信我們中小企業在每一個細分領域做好,中國制造就一定會更好?!睆V州市景泰科技有限公司是本次入選的企業,該公司總經理李志強說,他們專注于工業自動化設備的研發及生產,對面向復雜曲面空間精密點膠關鍵技術等進行持續突破,主要服務于半導體顯示和半導體芯片行業。

  只有做專做精,才能做久做大。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目標是成為細分領域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創新被視為這些企業的“靈魂”。

  “入選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對我們飛行汽車技術創新的認可?!毙※i匯天創始人、總裁趙德力說,他們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在動力、飛控、空中自動駕駛等核心技術上實現了全棧自研,并在飛行安全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近日,小鵬匯天飛行汽車完成“廣州塔—海心沙”的跨江飛行演示,這條線路也是廣州即將開通的首條市區低空飛行航線。

  在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總經理成亮看來,“專精特新”就是要掌握核心技術、堅持自主創新。如今,該公司已掌握無人船艇自主航行、感知避障等多項核心關鍵技術,并實現多個“首創”,包括全球最長續航紀錄、首次南極科考錨地水深測量任務、世界規模最大的無人艇集群紀錄等,填補了我國無人船艇技術應用空白。

  近年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還呈現出向產業集群靠攏的趨勢,并推動形成訂單式研發、投放式創新、供應鏈互通的融通產業生態。

  “技術創新上,我們正在研制第三代物聯通網芯片,整體技術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產業推進方面,我們聚焦智慧城市、智能電網和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發揮‘小巨人’企業的作用,逐步打造國產窄帶物聯網產業生態鏈,今年年底生態合作伙伴將超過1200家。”廣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羅思明說。

97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