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廣東又一次閃耀世界舞臺:這邊,史上最大規模廣交會萬商云集,展覽規模、參展企業數、境外客商數屢創歷史紀錄;另一邊,“讀懂中國·灣區對話”專題論壇順利在廣州舉行,各國政治家、企業家、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從粵港澳大灣區讀懂中國。
4月以來,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單日客流量、車流量屢創新高。4月16日出入境車輛數超過8320輛次,今年已是第五次刷新港珠澳大橋開通以來的最高紀錄。
最近幾天,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百人訪問團到訪深圳、東莞、佛山和廣州4個城市,深入了解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最新發展,讓香港更積極參與、推動和受惠于大灣區發展。
放眼廣東,經濟回暖,活力迸發,人流、車流、物流再現繁忙景象。4月23日,廣東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廣東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30178.23億元,同比增長4.0%。與此同時,主要經濟指標企穩回升,實現良好開局。
吹盡狂沙始到金。越是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我們越要看到,經濟暖流涌動的背后,各種有利、積極因素不斷累積。結合廣東的經濟體量及多項增長指標來看,廣東經濟發展的韌性仍足、活力不減。展望未來,走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廣東值得期待。
辯證看待GDP增速??
脫離量,質是“空中樓閣”
缺少質,量也難有突破
“今年第一季度產值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5%,生產任務排到了第二季度末?!痹诿分?,廣東慶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各條產線滿負荷生產,今年上半年這里將生產超百萬臺智能電機。公司行政部經理廖竣介紹,企業在加速生產的同時,還將加強提升技術水平,拓展銷售市場,爭取做強做優做大。
量與質同步提升,是企業的“制勝法寶”。廣東經濟運行整體好轉,亦要統籌好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脫離了量,質就成了“空中樓閣”;缺少質的提升,量也難有突破。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既要有量又要有質。
從GDP總量來看,一季度廣東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元,在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比超過1/10??梢哉f,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經濟回暖,對穩住全國經濟大盤有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今年一季度廣東GDP4%的增速快于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且主要指標均有明顯增長,特別是3月份出現了超預期的增長?!睆V東省統計局局長楊新洪表示。此外,按月來看,廣東經濟逐月向好、穩步回升的趨勢明顯。
市場主體和企業數量增多,側面印證了市場對廣東的信心。在2022年廣東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600萬戶的基礎上,今年一季度廣東新登記市場主體71.13萬戶,新登記數為近5年同期最高。
外貿進出口的活躍,凸顯了廣東在全國外貿大局中“頂梁柱”“壓艙石”的作用。今年一季度,廣東貨物進出口總額1.84萬億元,再創歷史同期新高,規模繼續穩居全國第一。這其中,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的產品已成為拉動廣東外貿出口增長的新動力。
縱觀廣東一季度經濟表現,既有量的增長,也有質的提升,為全年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奠定了良好基礎。
辯證看待經濟發展周期??
廣東經濟回暖復蘇,短期積極信號透露持續向好勢頭
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當前,廣東經濟正處在回暖復蘇的階段,呈現日益活躍的態勢。
春節以后,廣州成為全國首選的人口流入城市,并連續一個月“霸榜”。不少“老廣”同時也發現,最近停車、吃飯都排起長龍。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廣東省餐飲主體從去年12月的103.3萬家增長到了107萬家,營收達480億元,同比增長20%。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法國總統馬克龍等外國政要接踵來訪廣東;外資布局廣東“大手筆”不斷,巴斯夫、松下、匯豐等百余家跨國公司高管、外國商協會代表到廣東參加“投資中國年”地方專場推介活動,活動簽約外資項目74個,投資總額達905億元。
通過這一連串積極信號,我們可以看到廣東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與后勁。
這其中,固定資產投資提速尤其明顯,為一季度的“穩”和未來持續向好提供了核心支撐。
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廣東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4%,增速比1—2月加快2.7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加快10.0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廣東吹響“制造業當家”奮進號角并推出一系列舉措,這在數據上有了直觀體現:一季度工業投資增長29.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31.4%、59.0%和33.8%。工業生產增速也由負轉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
與此同時,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推動廣東從制造業大省向制造業強省邁進。一季度,廣東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35.1%,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30.5%;全省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占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55.0%。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認為,廣東通過推動省內傳統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不僅能夠提升產業附加值,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刺激市場消費,也將進一步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為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動力。
辯證看待存量與增量??
在經濟周期的潮水漲退中,廣東經濟保持定力是關鍵
“我希望來廣東工作,經過和深圳灣實驗室主管的面對面溝通,發現我的專業和崗位需求比較匹配,年薪也很有吸引力?!笔锥坚t科大學應屆博士生梁嘉貴說。
穩就業就是穩民生。一季度,全省就業呈現回穩向好態勢。全省城鎮新增就業29.55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0.31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01萬人,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26.9%、25.8%和25.1%,均超時序進度。
在經濟周期更迭演進的潮水漲退中,廣東經濟如何保持定力很關鍵。從一季度的民生指標來看,廣東經濟逐步回升走穩——
居民消費價格保持平穩。一季度CPI(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4%,漲幅比1—2月回落0.3個百分點,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下降0.1%。
居民收入保持增長態勢。一季度廣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67元,同比增長3.8%;人均工資性收入、人均經營凈收入、人均財產凈收入、人均轉移凈收入四大類收入均實現增長。
“穩”的是存量,“進”則是尋找增量,廣東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
向外,廣東堅持“五外聯動”,積極拓寬國際“朋友圈”。今年一季度,廣東外貿進出口實現正增長。其中,3月進出口增速提升至25.7%。
對內,農村、欠發達地區的發展短板正加快形成潛力板,這為擴大內需開創廣闊增量空間。
在高質量發展的號角下,今年以來,廣東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在全省范圍內推進產業有序轉移,推動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難題。
“2個月不到,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園接待了全國3500多家企業,其中460多家企業陸續對接落戶。”空前的效率和廣闊的機遇,讓忠華集團有限公司(廣清中大時尚科技城)董事局主席胡忠華喜出望外。
起勢映照后勢,開年關系全年。
辯證看待廣東一季度經濟數據,既要看到成績、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又要看到挑戰與機遇并存。加快補短板、強弱項、鍛長板,廣東定能鞏固經濟向好態勢,勇挑大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