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個革命遺址蹲點記者進校園巡講,廣州市越秀區東風東路小學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在一場場別開生面的思政課堂里,青少年們傾聽百年黨史故事,感悟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在一個個紅色革命遺址中,青少年們緬懷先烈,汲取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在一輛輛“紅色公交車”上,青少年們化身講解員,開展志愿服務讓紅色精神廣泛傳播……
青少年是黨和國家未來事業發展的生力軍。廣東通過打造精品思政課、用好紅色資源、創新學習實踐等方式,深入開展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引領青少年知黨史、感黨恩,爭做新時代的接班人。
上好思政首課 掀起學習熱潮
“東方紅,太陽升……”3月18日下午,優美高亢的旋律回蕩在廣州中醫藥大學思政廣場。該校黨委書記張建華帶領同學們走出課室,來到思政廣場,圍繞黨史學習教育,以《重溫黨史,鑄就忠誠》為題,為第一臨床醫學院2020級中醫學鐵濤班學生上新學期“思政第一課”。
近日,廣東各地高校、中小學聚焦黨史學習教育,創新形式,深入開展黨組織書記、校長上“思政第一課”。
透過一堂堂思政課,廣大青少年深情重溫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賡續精神血脈,厚植家國情懷。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作為新一代的青年黨員,更要堅守初心,不負韶華,努力奮斗?!甭犕晟穷^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姜虹的“思政第一課”后,該校計算機專業學生馮磊久久不能平靜。當日共有5000余名汕大師生在現場或通過網絡直播聆聽授課,師生共唱一曲《我和我的祖國》更將氣氛推向高潮。
南方科技大學目前有黨組織113個。今年該校組織了“百名書記講黨課”活動,以全校百名黨組織書記為主講人,圍繞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的輝煌歷程,每天一講,并在學校各新媒體平臺連載。
各地中小學校以現場直播等形式“云”端相聚,用詳實豐富的網上資源,開展“思政第一課”,傳承紅色基因,汲取黨史精神營養。
東莞市依托“共產黨員網”推出的《美術經典中的黨史》資源,讓同學們在活動中了解百年黨史,并發動學員與父母分享學習感悟。珠海市香洲區潮聯學校以“黨在我心中,永遠跟黨走”為主題,用視頻《為什么入黨》帶領同學們深入學習優秀黨員代表的先進事跡。河源市博愛學校通過校園直播的方式上題為“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的“思政第一課”。
用活紅色資源 弘揚革命精神
4月2日,清明節前夕,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莊嚴肅穆,來自廣州開發區第二小學的少先隊員們向革命先輩敬禮、獻花。
“沒有革命烈士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在感恩他們的同時,我們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贝箨犖R思嘉說,該校組織的此次“緬懷革命先烈 紅色精神代代傳”黨史學習教育,邀請了曾在戰場親歷槍林彈雨的甘柏輝、劉海濤兩位老戰士,開展了生動的黨史學習與愛國主義教育。
用好“家門口”的紅色資源,把課堂搬到校外。廣東各地引導廣大青少年銘記紅色歷史、弘揚革命精神。
在清遠,連州鎮城北小學開展“扣好人生第一??圩?,童心向黨”為主題的思政課,組織師生在連州市烈士紀念碑緬懷革命先輩。佛山市龍江城區中心小學通過自編自演的《童心向黨 喜迎建黨百年華誕》朗誦快板節目,引導學子們以“三牛精神”弘揚愛黨愛國奮斗情。梅州市曾憲梓中學、豐順縣湯坑鎮第一中心小學等結合蘇區紅色資源為同學們講授“爭做時代新人和有為少年”。
耳聞目睹的情景互動,感同身受的鮮活體驗。廣東各地通過豐富的融媒體形式,讓青少年黨史學習不斷走深走實。
“同學們參觀過廣州農講所嗎?這是一所培養農民運動骨干的學校?!?月15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指導,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主辦的“紅色地標進課堂——百個革命遺址蹲點記者校園巡講”活動在廣州市越秀區東風東路小學啟動。在課堂上,南方日報記者化身“老師”,運用音視頻、影視名劇、創意動漫等全媒體手段打造精品教案,帶領同學們“打卡”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廣州農講所,分享蹲點采訪的所思所想,為同學們上了一節生動的黨史學習課。
今年以來,南方日報100多名記者前往全省百個紅色革命遺址進行蹲點采訪。此次巡講活動結合豐厚的一線素材,發揮“名師名校名家名記”資源優勢,將著力打造廣東黨史學習的名品牌。
近日,廣州市第六中學與香港、澳門學校通過網絡連線方式,三地數百名學生共同制作“嘉興南湖紅船”航海模型和“中共一大會址”建筑模型,加深三地學生對中共一大的歷史認知,追溯紅色記憶。
講好紅色故事 薪火代代傳承
青少年興則國家興,青少年強則國家強。廣東引導廣大青少年發揮主觀能動性,講好紅色故事,通過“小手拉大手”影響更多的人。
“1987年,廣州市政府決定對這處舊址維修復原,并建立廣州起義紀念館。”在離農講所一站路的廣州起義紀念館,來自廣州市回民小學五年級向日葵中隊的陳海斌和魯典伊正熟練地為游客導覽。
廣州市越秀區以全市第一條公交線路1路公交車為載體,創新打造“紅色公交”移動宣講站,中小學生在紅色史跡和紅色公交上志愿講解,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人心。1路公交車途經農講所、烈士陵園、中共三大博物館、北京路等重要歷史地標,目前已安排近百趟車次的志愿講解,宣傳普及乘客超萬人次。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青少年們從紅色經典中汲取精神養分。在茂名市愉園小學的閱覽室里,師生們正在學習《李卡烈士詩文集》,一節紅色經典主題閱讀交流課燃起了黨史學習教育熱潮。茂名在全省率先面向1670所中小學120多萬名師生開展“紅色主題閱讀、傳承紅色基因”活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進校園進課堂。
今年,廣州市越秀區鐵一小學繼續開展與清遠市清城區新三角小學、清遠市清城區龍塘中心小學圖書漂流活動。鐵一小學學生利用壓歲錢購買一本紅色書籍,認真閱讀和感悟,并帶著書籍打卡廣州的紅色教育景點,在“讀書漂流卡”上記錄讀后感,捐贈給對口幫扶學校的同學們。該校學生共捐贈愛國主義紅色書籍近3000冊。
歷史是奮進前行的動力,青少年們從黨史學習中汲取擔當實干的勇氣和力量。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的華南理工大學駐揭陽市惠來縣隆江鎮孔美村工作隊,在孔美村掀起“學黨史、感黨恩”學習熱潮,持續實施講一系列黨課、看一部紅色經典電影、重溫一遍入黨誓詞、瞻仰一次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做一次志愿服務的“黨建教育五個一”工程,在鄉村振興中彰顯“紅色力量”。
在高標準高質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熱潮中,廣東廣大青少年深讀黨史,學思踐悟,一顆顆愛黨愛國的種子正在心中生根發芽,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