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廣東省健康扶貧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稱“計劃”)發布。到2020年,全省貧困人口全部建立健康信息檔案,大病專項救治、醫療保障和社會救助實現全覆蓋。同時,要求各地級以上市2018年底前建立完善“二次救助”政策。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還可納入門診救助,自負合規費用可報80%以上。
亮點一:基本醫保可中途參保
根據“計劃”,全額資助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以及低收入家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重點人群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開通貧困人口中途參保繳費綠色通道,允許貧困人口中途參保,從參保繳費次月起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具體報銷比例如何?根據“計劃”解讀,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全額資助。2018年各級政府財政對城鄉居民醫保的補助標準人均不低于490元。
對建檔立卡貧困參保人在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政策范圍內合規費用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平均水平達到76%,大病保險報銷平均水平達到70%;門診常見病、多發病予以報銷,平均報銷水平達到50%以上。
亮點二:可享大病保險等
“計劃”指出,貧困人口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經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后,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由大病保險給予保障。
對貧困人口采取降低大病保險起付標準、提高報銷比例、不設最高支付限額等方式,提高其大病保險待遇。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起付標準下降不低于70%,報銷比例達到70%以上;特困供養人員起付標準下降不低于80%,報銷比例達到80%以上。
“計劃”還要求,2018年底前,實現大病專項救治全覆蓋。充分發揮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等制度保障作用,加快實現建立異地就醫醫療救助與醫療保險費用“一站式”信息交換和即時結算,有效減少貧困人口自付費用。
值得留意的是,“計劃”對建檔立卡貧困參保人門診包括惡性腫瘤、腎移植術等診斷明確、治療周期長、病情穩定、須長期接受門診治療的特殊病、慢性病的費用納入門診特定病種救助范圍,實行免除救助起付線,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報銷后自負合規費用由醫療救助報銷80%以上。
亮點三:全省開展“二次救助”
“計劃”要求,對經救助后自負醫療總費用仍負擔過重、影響基本生活的,按規定給予“二次救助”。全省各地級以上市于2018年底前制定出臺開展“二次救助”的具體實施細則,全面開展“二次救助”,即:對經救助后醫療費用負擔仍較重影響基本生活的特殊困難對象,按照其自負醫療費用總額(含政策內和政策外費用),在年度最高救助限額內按照分類分段梯度救助模式,給予一定比例救助,最大限度減輕貧困人員醫療費用負擔。目前惠州、廣州、中山、江門、佛山、潮州、肇慶等市已陸續出臺了相關文件。
此外,“計劃”要求完善殘疾人基本醫保和醫療救助政策,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醫療康復項目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全面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指導有條件的地市為16歲以上有照顧護理需求的貧困重度殘疾人提供照護和托養服務。
亮點四:家庭醫生簽約全覆蓋
“計劃”要求,優化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方式,為貧困人口每年組織一次免費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到2020年底,實現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重點做好貧困人口慢病管理。
其中屬于補助對象的,免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個人自付部分,同時享受其簽約家庭醫生的特定人群普惠型服務包的服務。貧困人口中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在簽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指定藥物,經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后,對其個人自付部分進行用藥補助。
對于致貧健康危害因素,“計劃”要求加強貧困人口的艾滋病、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同時加強慢性非傳染病防控,實現貧困人口高血壓、糖尿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篩查登記、救治救助和服務管理全覆蓋。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提升孕產婦和新生兒急危重癥搶救能力建設,擴大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實施范圍。
亮點五:“互聯網+醫療健康”扶貧
根據“計劃”,廣東將推動全員人口系統居民健康檔案數據庫與“廣東扶貧大數據平臺”對接,建立貧困人口疾病信息數據庫,對貧困人口健康狀況實行信息化動態管理。
遠程醫療是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重要手段。目前,廣東省正加快推進全省遠程醫療項目建設。廣東還將優先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貧困村,通過為貧困村配置遠程醫療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包和遠程醫療系統軟件,實現2277條貧困村遠程醫療全覆蓋。
亮點六:精準實施健康管理計劃
“計劃”要求落實縣級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升級達標建設工程,提高基層人才隊伍業務水平和收入水平,提高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診療水平。通過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醫院、二級醫院對口幫扶鄉鎮衛生院和組建醫療共同體等形式,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2020年底前,全省縣域內住院率達到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
根據“計劃”,廣東將精準實施2277個貧困村健康管理計劃。專項制定貧困村健康管理計劃,為貧困村群眾免費提供孕產期保健、兒童保健、計劃生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